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,随时看ta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,眼皮耷拉起、眉毛耸多高,一副永远没睡醒的样子。
特别是娃娃,看上去总有一种学习过度的操劳感。
“你把眼睛虚起干嘛,睁大点啊”“是不是差个双眼皮?”
这真不是眼睛没睁开的事,单眼皮也表示不背锅,因为这是一种病啊!
除了看上去像没睡醒,还有的娃娃眼睛一大一小,平常都会被统称一句“小眼睛”“大小眼”。
实际上,他们并不是眼睛小,而是同一种病因在作怪。
上睑下垂
这是因为眼皮管向上运动的肌肉(提上睑肌)出现了问题,导致眼皮上睑下垂。
先天性的上睑下垂,是母体胚胎发育过程中,提上睑肌发育不完善造成的。部分患儿是因为一定的遗传因素。
那么咋个判断娃娃或者自己,到底是眼睛小还是上睑下垂呢?
其实有个很明显的表现
喜欢仰着头看东西;喜欢用抬眉毛的方式来把自己眼睛变大,让自己看见东西。
当然,除了这两种表现以外,还要结合下面这个判断方式:
▼
双眼平视,上睑遮盖黑瞳孔约2mm以内,就是正常的。
而如果是超眼睑遮盖瞳孔超过了2mm,就可能是上睑下垂。
上睑下垂程度区分
轻度:遮盖≤4mm,此时下垂量为≤2mm
中度:4mm<遮盖≤6mm,2mm<下垂量≤4mm
重度:遮盖>6mm,遮盖达到瞳孔中央,此时下垂量>4mm
需要注意的是: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儿童常见眼病。
发病率为 0.18%~1.41%,其中单眼发病占65%,可单独发病或合并全身及眼部其他疾病。
哎呀!不就是眼睛小了点嘛。大眼无神,小眼才聚光!
话不是这样说的哦!垂到一定程度,不仅影响颜值,还要影响视力。
因为眼睑遮住了瞳孔,视觉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就会导致弱视。
研究结果表明,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中弱视的患病率约为22.7%,远高于普通儿童的3.0%。
同时,弱视的发生不仅与形觉剥夺因素有关,与屈光不正、屈光参差和斜视等因素也密切相关。
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中近视眼(30.2%)、远视眼(4.0%)、散光(22.2%)、屈光参差(17.3%)和斜视(19.6%)的患病率均高于普通儿童。
除了对视力的影响之外,对于小孩儿来说,上睑下垂使得看起来“眼睛小”可能会被取外号,没有小朋友跟他玩儿,从而导致自卑等等。
上睑下垂给娃娃带来的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影响,所以对于家长来说,尽早发现并及时进行治疗就尤为重要。
这些事情必须要知道:
1.预防视觉发育障碍要从婴幼儿抓起,平时注意关注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。
发现娃娃上睑下垂,可以先在在医师指导下进上睑牵拉,或者用特殊胶布提拉上睑,避免遮盖瞳孔,并定期行视力筛查。
2.要在幼年时期就对儿童进行屈光状态、上睑下垂严重程度等评估检查,并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视力矫正或手术,以免影响视力发育。
除此以外,儿童上睑下垂因为其视轴遮挡,导致行觉剥夺性弱视;严重者引发不可逆视觉损伤,应当根据患儿具体情况,合理选择手术时机。
患儿手术时机的选择:
一、先天性上睑下垂
1.轻、中度上睑下垂:因瞳孔可部分或全部暴露,较少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,可在患者年龄较大、局部麻醉下手术矫正;
如果考虑社会心理因素,可在学龄前,即3-5岁手术。
儿童配合度高,适当提前手术;配合度欠佳,可适当延迟手术,目的是保证术后的有效角膜护理。
2.单眼重度上睑下垂:因瞳孔全部遮盖,仰头视物,为预防形觉剥夺性弱视及脊柱发育问题,可在2岁左右手术。
3.小睑裂综合征:为双侧重度上睑下垂+逆行性重度内眦赘皮+横向睑裂短小,可于2岁左右手术。
手术分两期进行:先做内眦成形;6~12个月后二期行上睑下垂矫正手术。
二、后天性上睑下垂
1.外伤性上睑下垂:急诊期可行上睑提肌修复;如为陈旧性损伤,则至少伤后6-12个月,局部瘢痕组织软化后再手术。
2.腱膜松弛性上睑下垂:只要诊断即可手术。一般为中老年,既往无上睑下垂史。
3.动眼神经麻痹,重症肌无力及其他后天性上睑下垂:首先治疗原发病,待原发病稳定半年以上可考虑手术。
同样的,做了手术也不是就万事大吉了,术后的护理也格外重要!!!
1.上睑下垂术后注意事项
2.术后眼睑会有轻度淤血、肿胀,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2周~1个月时间消肿。
3.注意保持伤口和眼部卫生,不要用手、毛巾及纸巾揉搓术眼。
4.避免剧烈运动,防止碰撞术眼及眉弓,以防创口裂开或眼睑出现血肿,影响手术效果。
5.对于眼睑闭合不全者,白天点滴抗生素滴眼液及人工泪液,戴角膜绷带静,或者中午及晚上睡前涂抗生素眼膏,有条件者涂眼膏后包眼;眼睑未完全闭合前,减少外出或佩戴保护镜外出,减少灰尘及异物对角膜的损伤;应常做瞬目运动和眼球运动,有利于眼睑闭合功能及泪膜的形成,防止角膜干燥。
6.一般术后7~10天左右拆线。
如果合并弱视、屈光不正,在拆线后需要配镜以及进行弱视治疗,提高视功能。